群眾最需要什么,我們就去解決什么——鎮雄縣紀委監委扶貧工作紀實

發布時間:2020-04-04 08:11:09   來源:昭通市紀委監委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正是播種的季節,溫暖的陽光沐浴著忙碌的鄉村,美麗的田野生長著蓬勃的希望。

又一次來到單位的掛鉤扶貧點鎮雄縣坡頭鎮龍洞村,乘興登上村委會樓頂極目四望,新硬化的連戶路直通村民家門口;剛接通的自來水嘩嘩流進農家水缸;拆除重建后的新房寬敞明亮;村級文化活動廣場功能齊全;枇杷種植基地里生機盎然……一切都展示著美麗鄉村的新姿態。

這些,都是我們鎮雄縣紀委監委勇擔政治責任,聚力脫貧攻堅,通力協調人力、物力、財力,扎實開展脫貧攻堅帶來的喜人變化。

龍洞村是鎮雄縣42個深度貧困村之一,隸屬云貴川交界處的坡頭鎮,國土面積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29畝,林地面積6764畝。全村轄19個村民小組1026戶4278人,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植業和外出務工。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04戶1791人,其中已脫貧271戶1231人,未脫貧133戶560人,貧困發生率12.33%。面對如此積貧積困的村子,脫貧致富的難度可想而知。

脫貧攻堅,是紀檢監察機關責無旁貸的重大政治任務。按照縣委“一名縣級領導直接掛鉤聯系一個深度貧困村”的安排部署,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嚴端銀掛鉤幫扶邊遠貧困的坡頭鎮龍洞村,縣紀委監委機關亦與龍洞村結成了掛鉤幫扶對子。

“群眾最需要什么,我們就去解決什么。要把脫貧攻堅工作做好,首先要情況清、底子明,有針對性地把措施抓實。”在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的示范帶領下,縣紀委監委機關全體干部職工牢記使命擔當,堅持“雙線作戰”,真正把脫貧攻堅任務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竭力協助龍洞村“三委”,帶領貧困群眾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不懈奮斗。

縣紀委監委領導班子定期聽取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工作情況報告,指導理清幫扶思路,共同研究幫扶措施。同時,充分利用工作間隙到龍洞村進行調研指導,找準致貧原因,研究商議全村脫貧攻堅工作,幫助解決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縣紀委監委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工作人員反復對龍洞村的基本情況和貧困狀況進行全面摸底、調查研究,他們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家中,認真了解貧困群眾的所急、所需、所盼;參加村黨總支會議、村民大會,認真聽取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對扶貧工作的意見建議。

同時,縣紀委監委機關干部職工每月深入結對幫扶對象家中走訪,與“窮親戚”促膝交談,摸清底數、找準問題、尋求對策、宣傳政策,通過點點滴滴的真情實感和細致入微的幫扶行動,讓龍洞村的貧困群眾實實在在地獲得真扶貧帶來的實惠,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在縣紀委監委機關“從上至下真扶貧,傾盡全力抓落實”的持久合力下,縣紀委監委駐村扶貧工作隊結合龍洞村的村情、貧情,研究制訂了《龍洞村脫貧攻堅實施規劃》,確定了基礎建設、項目帶動、產業發展的脫貧攻堅長效舉措,按照扶貧工作總體思路,強化干部職工責任擔當,扎實有力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循序有效地開展著。

“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是龍洞村貧困的主要癥結,也是制約該村發展的一大瓶頸。因此,我們把改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問題和基礎性工作來抓。”縣紀委監委駐村扶貧工作隊在機關領導班子的綜合協調與大力支持下,精心組織安排,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龍洞村“脫貧摘帽”的進程,千方百計地幫助改善全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在縣紀委監委的幫扶下,龍洞村完成村委會900平方米的辦公樓及院壩改建、裝修;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74戶;建成飲水水池28個,鋪設飲水管道51.46公里;完成通村油路建設12公里、村民組內分支公路硬化28.63公里、連戶路硬化47700平方米;協調資金560余萬元修建村中心小學綜合樓2幢1200平方米和新建大門及附屬工程;籌措資金17萬元完成龍洞村300平方米衛生室的改建裝修;爭取資金35萬元建設了龍洞村中心文化廣場和發地寨黨支部活動場所與大榜村民組活動場所;爭取項目資金100萬元打造了大田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活動廣場;協調建設垃圾池19個覆蓋19個村民組,安裝太陽能路燈90盞覆蓋三個村民組169戶578人……”縣紀委監委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干部自豪地曬出了一連串工作成績單。

正是真情扶貧贏得了貧困群眾的真情告白:“真的是做夢都沒有想到公路會修到我家門前,永遠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感謝縣紀委監委領導關心,幫我家修房子,還給我找活兒干,讓我們家也過上了好日子。”“如果沒有縣紀委監委干部幫忙解決困難,我們這個家就沒有希望了,這一輩子都要記住他們的恩情。”好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鄉親們無不心懷感激。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依托產業發展才能真正拔除“窮根”,縣紀委監委駐村扶貧工作隊因地制宜,在堅持外部“輸血”的同時更注重內部“造血”,指導龍洞村整合集體經濟、貧困戶產業扶持資金、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共計343.95萬元,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流轉退耕還林土地1000畝,種植枇杷4萬余株,大力發展經濟林果產業,并在枇杷地里套種辣椒,大大增加用工需求,為不能外出的卡戶勞動力創造了就近就業的機會。同時,協調引進資金264萬余元,完善枇杷產業基地配套基礎設施,建起了脫貧致富的采摘大道和發展鄉村旅游的觀光大道,從根本上破解了龍洞村的發展難題。

“照這樣發展,我們很快就能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啦!”眼看村容村貌一天天發生變化,龍洞村大田村民組貧困戶陶均雄興高采烈地對我們吐露心聲。

心中有夢想,生活就有希望。為了貧困戶早日脫貧的會心笑顏,也為了美麗鄉村的振興,更為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中國夢,鎮雄縣紀委監委用心用情用力為龍洞村貧困群眾托起了頭頂的一片艷陽天。他們精細、精準和精心的幫扶工作,體現了紀檢監察干部的責任、擔當和情懷,就像一粒粒春耕播撒的良種,已深深厚植于龍洞村人的心中,必將發芽成長,結出累累碩果!(艾星)